物理安全

许多公共记录包含敏感的个人数据(如全名、出生日期、电话号码、邮箱、住址、族裔等),这些信息来自多种渠道(人口普查、出生/死亡/结婚证、选民登记、营销信息、客户数据库、机动车记录、职业/营业执照以及所有法院档案等)。这些敏感信息很容易且合法地被获取,这带来了严重的隐私风险(身份盗窃、人身安全风险/跟踪、名誉受损、档案社会)。 闭路电视(CCTV)是企业、个人和政府追踪你行踪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英国伦敦,普通人每天大约会被摄像头拍到500次。这个网络还在不断扩展,许多城市正在部署人脸识别,意味着政府可以实时识别录像中的居民身份。 即使你采用了强身份验证、设备加密、及时打补丁和匿名上网,如果有人能物理接触你、你的设备和数据,这些措施也可能失效。本节介绍了一些基础的物理安全方法。

0/16 (0%) 完成,0 忽略

是否完成名称级别描述
基本

丢弃前请将敏感文件粉碎或涂黑关键信息,以防身份盗窃和信息泄露。

基本

联系“人肉搜索”类网站,申请移除包含个人信息的公开条目。可参考 Michael Bazzell 的个人数据移除手册。

基本

给电子版个人文件添加收件人姓名和日期水印,便于泄露时追溯来源。

基本

只在你主动拨打的电话中分享个人信息,并核实对方号码。

基本

注意周围环境,在陌生场所评估潜在风险。

基本

存放个人信息和设备的场所应加强物理安全,减少外部访问,并使用入侵检测系统。

基本

为设备配备物理安全措施,如防盗锁、摄像头遮挡和隐私屏。

基本

防止设备从窗外可见,降低被激光攻击或盗窃的风险。

基本

输入 PIN 时用手遮挡,防止被旁人或摄像头看到。使用后清洁触摸屏。

基本

使用 ATM 或公共设备前,检查是否有盗刷器或被篡改的迹象。

可选

可用替代地址、转发地址和匿名支付方式保护真实住址。

高级

在可能被强制解锁的场景下,优先用 PIN 而非生物识别保护设备。

高级

可通过伪装或选择摄像头较少的路线,减少被监控的概率。

高级

穿戴带有特殊图案的服饰,干扰人脸识别技术。

高级

使用红外光源或反光眼镜,阻挡夜视摄像头。

高级

不要随意将 DNA 提交给家谱网站,注意避免在公共场所留下 DNA 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