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因素

许多数据泄露、黑客攻击和安全事件都是由人为失误造成的。 以下清单包含了你应采取的措施,以降低此类风险。很多建议看似常识,但值得反复提醒。

0/21 (0%) 完成,0 忽略

是否完成名称级别描述
基本

邮件很容易被伪造。尤其在涉及敏感操作时,请核实发件人身份,尽量手动输入网址而不是点击邮件中的链接。

基本

恶意分子可能伪造弹窗。输入任何信息前务必检查网址,确保弹窗来源可信。

基本

即使设置了强密码,设备无人看管时也可能被攻破。请启用加密和远程擦除功能(如“查找我的手机”)以防丢失。

基本

使用摄像头物理遮挡和麦克风屏蔽器。闲置或讨论敏感内容时关闭家庭助理的麦克风。

基本

在公共场所使用隐私屏,防止他人偷看你的屏幕内容。

基本

警惕钓鱼攻击。核实网址、消息上下文,养成良好安全习惯,如使用2FA、不重复用密码等。

基本

熟人可能会安装跟踪软件进行监控。注意异常耗电等迹象,怀疑时可恢复出厂设置。

基本

只从正规渠道下载软件,安装前可用 Virus Total 等工具检测文件。

基本

设备或云端的所有个人数据都应加密,防止未授权访问。

基本

分享文档前用不透明矩形遮盖个人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基本

HTTPS 不能保证网站真实可信。务必核实网址,谨慎输入个人信息。

可选

在线支付时用虚拟信用卡,保护真实银行信息,降低交易风险。

可选

定期检查和管理应用权限,避免不必要的敏感功能被访问。

可选

从公开数据库和营销名单中移除自己,减少骚扰和风险。

可选

退出数据服务时不要再提供额外个人信息,避免被进一步收集。

可选

很多应用和服务默认开启数据共享。主动关闭,防止数据被第三方获取。

可选

社交平台条款常变,建议定期检查和更新隐私设置。

高级

将不同领域的数字活动分开,降低某一身份被攻破时的整体风险。

高级

注册域名时使用 WhoIs 隐私保护,防止个人信息被公开查询。

高级

邮件和快递可用邮政信箱或转发地址,防止公司获取你的真实住址,提升隐私保护。

高级

在线支付时可用加密货币等匿名方式,避免暴露身份信息。